志愿先锋|致敬那些逆向前行最可爱的人(四)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2日 12:19 来源: 党委组织部 作者:西大组工 浏览次数:

undefined

 


11月3日北碚校区疫情突发,按照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党委组织部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预案,第一时间紧急征集校内教职工志愿者。征集令一经发出,数百名教职工率先带头、逆行而上、冲锋在前,主动报名奔赴“疫”线。在这场同心抗疫的英勇斗争中,涌现了许多坚守岗位、无畏奉献、彰显担当的暖心事迹。


物资保供点的热心“摊主”


材料与能源学院党委志愿者   蓝云霞

“我要两颗西兰花,两个萝卜……”在居民区物资保供点,一个并不年轻的身影麻利地穿梭在摊位间。这是有着20多年党龄的蓝云霞老师,自学校在文化广场前设立保供点开始,她的工作便是做好现场协助工作,按照家属区居民们的不同需求利索地拾捡摊位上的蔬菜,再交工作人员称秤,不停地重复一轮轮无接触采购。作为一名老党员,蓝云霞老师积极响主动,投身志愿服务第一线,化身临时“摊主”,全力协助居民区的物资保供服务。  
运送物资的车一到,为了早点“开摊儿”,蓝老师和志愿者们都会主动帮着卸物资,米、面、油、菜、肉......一应俱全。早上九点不到,文化广场前的保供点就排起了采购长龙,一切准备就绪后,蓝老师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有条不紊地协助居民们选购物资,最初两天的选购现场,人很多,需求量很大,一上午忙得团团转,有年轻老师主动跟蓝老师换岗,让她负责入口秩序稍作休息,她却觉得乐在其中。  
保供点开设之后,居民们都可以来这里选购物资,针对上了一定年纪的老教师也保留了送货上门的服务。但在现场,还是会看到一些老人前来选购。“不想给大家添太多麻烦,买个菜拿回家我们还是做得到的。”遇到这样的老人,蓝老师往往会主动帮忙把物资一一装好,若是遇到老人购买一袋米、一桶油等稍重物资的情况,蓝老师会主动询问需不需要现场志愿者帮忙送到楼栋。一上午的志愿服务结束,蓝老师成就感满满地说,“不错不错,我们的‘摊摊’今天一上午卖了两车蔬菜呢!”  
蓝老师已经连续几日参与物资保供服务,现场的她总是热心地忙碌着,不停地在张罗着小摊的生意。“土豆还有,油也还有,这个蔬菜也很新鲜......”仿佛她就是这个“摊摊”的“摊主”。  
“只要保障了大家的生活物资需求,我们在这里工作也很快乐,好像有了市井的生活气息,人来人往,偶尔也聊聊家常,尤其是看到大家手提塑料袋满载而归,辛苦一点也没什么。”                    


 

蓝云霞老师在保供点现场帮忙卸货

 

居民手动点赞保供点志愿者


“外来”的一家人


机关党委志愿者   王天娥

在二运入口处见到王天娥老师的时候,瘦瘦小小的个子穿着隔离衣,一遍一遍提醒着边走边看手机的学生们注意脚下、保持距离。疫情突发后的第一天,她就开始了志愿服务的工作。最初是去校内居住区入户排查,一户户敲门确认住户人数。尽管她刚从贵州工程技术学院来校挂职锻炼不到两个星期,对学校还不是很熟悉,但当接到要去入户排查的任务时,她也丝毫没有犹豫。校内居民楼分布较广,大路小路弯弯绕绕,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排查对王老师来说就成了挑战。不清楚她就先问,时间紧她就用跑的。她说排查栋楼住户的时候,刚好顺便熟悉校内老师的情况,工会工作本来就是要熟悉学校教职工的方方面面。王老师感慨,“来了一周多,发现我们学校确实很大。”

刚开始的两天,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需要的志愿者数量是最多也是最紧缺的,至少需要百余人协助开展进行。第二天开始,王老师的“身份”变成了穿着“大白”的核酸信息录入志愿者,第三天的“身份”变成了穿着“小蓝”的秩序维护志愿者,蓝白变换之间,王老师已逐渐拥有了一个和大家相同的身份:西大人。“巧的是,之前贵州疫情所以延迟了一个月我才过来报道,没想到刚来一周多也遇到了临时封控,好在我已经很有经验,所以做起志愿工作也很顺手。”从4号开始到现在,今天的王老师依旧在二运12号信息录入台上熟练地工作着。

其实,和王老师一样来校挂职、访学、进修又“兼任”志愿者的老师还有很多,教师教育学院党委来自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首批赴校的河西学院的11位教师,同样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我要去”“我报名”“我今天扫了30管”“我扫了40管”,尽管会感到疲惫,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志愿工作岗位上,他们到学校的时间并不久,却已然和我们成为了一家人。


 
 

王天娥老师在二运入口处做秩序维护

 

来自河西学院的部分志愿者


数据攻关战士


机关党委志愿者   陈玖豪

疫情突发、学校封控。居住在校内的陈玖豪老师立刻扎进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上午是核酸检测志愿者,下午是食堂秩序志愿者,晚上是家属楼栋志愿者。还没来得及休息,他就接到了新的任务,成为了一名数据攻关志愿者。

陈老师是大家公认的计算机高手。本科就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主要是教育信息化方向,凭借着对数据处理的敏锐度,在专业加持的基础上,众多的数据难题在陈老师的一番操作下,必然会被处理得明明白白。

精准防控,数据先行。数据统计是一项全校联动的浩大工程,学校在校师生员工近5万人,构成多样、情况具体。涉及到个人身份、联系方式、校内住址等重要信息,需要快速汇总、精准分类、输出数据,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加入数据工作组后,陈老师快速了解工作要求、难点痛点之后,和数据组其他志愿者共同商议,确定了以“尽快完善全校在校人员台账总库”为目标,以“优化流程、快速更新、动态维护、及时反馈”为机制的工作思路。第一天,仅仅是对13个口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甄别去重这一项工作,就做到了凌晨3点过。

“白+黑,52”就是陈老师和小组成员最近工作的常态。“数据工作就是埋头干,经常会因为一个异常耗费很久的时间。”陈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数据工作的不易,做过数据工作的应该都深有体会。为了确保每一天上报数据的精准性,陈老师和工作组的小伙伴们,通过二级党组织报送确认、家属楼栋摸排、13个口径报送数据反复对比、数据动态维护等一系列全面细致的工作,高效解决了人员重复、数据不准、信息不详等问题,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他们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没有出现在“一线”现场,只是一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几把椅子,一坐就是一整天。深夜,伴随着窗外的沙沙声,灯光常亮的办公室,总有一间是数据攻关小组在触动鼠标、敲击键盘,分析整理着每一天的数据台账。

他们的故事应该被知道。

 

陈玖豪老师在分析处理数据台账

 

数据小组工作现场


疫情防控“前哨兵”


医院党委   PCR实验室团队

在学校,有这样一群冒着与病毒零距离接触风险、夜以继日奋战一线的疫情防控前哨兵,他们争分夺秒地进行核酸样本检验分析,用专业的技术、敬业的精神,以最快的速度为学校提供准确的数据——他们就是西南大学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团队。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承担了学校全员核酸样本检测工作,每天检样近5万人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细节繁琐,手工操作环节多且量大的工作。样本接收、试剂准备、核酸提取、扩增分析、报告审核、上传结果......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严谨细致、全神贯注,需要检验人员重复千遍万遍同样的动作,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的痕迹,僵直的颈椎和酸痛的腰背都在诉说着检验人的辛苦。

学校每天有园区采样点、发热门诊采样点、隔离观察点以及各种上门采样的核酸样本需要检测,每个点位的收样时间不同,而每一部分的核酸检测结果,都关系着学校疫情防控形势的研判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为保障核酸检测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以最快速度检测出结果,医院党委第三党支部5名党员成为核酸检测队伍绝对主力,与检验科的其他同事一道,每天分5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

每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确实量很大也很紧急。因为采样是在下午,因此核酸检测只有在接近晚上才开始,要不就是4点就吃饭,要不就是晚上9点后才吃饭,每天都轮几班,连续工作,中途很少休息并且还要保证全面准确地上报结果。在出具结果之前,大家都是紧张的,只有结果全部出完,才可以安心。这是检验科副主任刘晓宇的心声,也是PCR实验室团队的工作日常。

PCR实验室成为了一个“不打烊”的地方,这里的不眠夜与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实验室的成员和校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一样,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也必须保证精准高效地完成检测任务,因为他们深知这些重要的检测结果,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等待。


PCR实验室团队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致敬所有逆向前行的志愿者

你们就是西大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