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先锋|致敬那些逆向前行最可爱的人(二)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0日 12:39 来源: 党委组织部 作者:西大组工 浏览次数:

11月3日北碚校区疫情突发,按照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党委组织部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预案,第一时间紧急征集校内教职工志愿者。征集令一经发出,数百名教职工率先带头、逆行而上、冲锋在前,主动报名奔赴“疫”线。在这场同心抗疫的英勇斗争中,涌现了许多坚守岗位、无畏奉献、彰显担当的暖心事迹。


疫情防控中的“贴心管家”

出版社与期刊社党委志愿者   尹清强

在学校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几天,一篇题为《管控生活里的光》的微信推文被广泛分享大量转发。推文以志愿者的视角,讲述了校内居民团结互助、齐心抗疫令人感动的瞬间,其中既有八九十岁的退休教师,也有曾参与山火救援的外国友人。这是一群可爱可敬的西大人,正如文中所说“这闪着光的人格,温煦地存在着”。

推文的作者,是出版社与期刊社党委党员志愿者尹清强的爱人刘小红。提到推文的时候尹老师说道:“工作之余她喜欢记录生活,写写文章,推文只是把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记录下来了,也没想到会被这么多人关注。”校园临时封控期间,夫妻俩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变身楼栋“贴心管家”,他们温暖着他人的同时也被身边的人温暖着。

眼见邻里生活因临时封控出现了种种不便,他们主动担当,成为了居民区楼栋物资保障志愿者。楼栋服务,要与不同人群打交道,了解不同诉求,任务重,压力大,但他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努力服务大家。“男主外,女主内。”夫妻分工明确,将志愿服务做得井井有条。尹老师做起了“棒棒军”,为各家各户配送物资,为无人照料的老同志买饭买菜;刘老师则负责人员登记、物资统计,回应居民群里的各种诉求,当好大家的“协调员”。当尹老师还要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而刘老师因上网课无法抽身时,外甥女和女儿就帮着入户统计,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楼栋里,是大家眼中的“小甜心”。是邻里间的牵挂关心,是共克时艰的守望相助,是这一家人的善良质朴,让管控生活也有了希望和光亮。


尹清强老师在桃花山为教师家属送物资上门

尹清强夫妇统计楼栋住户物资需求


刘小红老师发布的推文《管控生活里的光》


90后夫妻党员志愿者并肩抗疫

心理学部党委志愿者   吴茜  杨营凯

“由于学校核酸检测任务紧急重要,现居住在校内担任志愿者的老师人数严重不足,急需您的支持!”11月4日下午,心理学部教职工微信群里紧急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映入吴茜眼中,她和丈夫杨营凯都是90后党员,丈夫平时是个“科研狂”,为了减少通勤时间,夫妻俩就住在校内的博士后公寓。

“老公,我报名志愿者了哦?”

“好。我也报名了!”

还没等详述事情原委,夫妻俩已经默契地一起报了名。

当穿上“大白”防护服的那一刻,这对90后党员夫妻感受到的是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第一天上岗时的忐忑到逐渐从容应对,每次志愿服务都是连续几个小时,中间无法休息。每次做志愿工作前,他们都会提醒对方要少喝水、提前上厕所,做好穿防护服的准备,这样才不会在录入信息的3小时中,因为想去洗手间而浪费防护服。

11月6日当天刚好是吴茜老师入党八年的政治生日,收到学校党委政治生日祝福短信的时候,她正在第二运动场做核酸检测志愿者。忙完工作后掏出手机看到短信,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他们和许多的志愿者一样,可能并没有多么动人的事迹,只是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做了该做的事,只是每一天都出现在了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岗位,只是想用小小的行动换来校园的安宁,或许这就是一名党员于细微处见担当最有力的诠释,这对“90后”夫妻党员志愿者已经连续五天参加核酸采集点的志愿服务工作。

这对“90后”夫妻党员志愿者说:“2022年两人最默契的事,是一起在阳光下当‘大白’志愿者;最有意义的事,是你在6号登记台做信息录入,我在7号登记台做信息录入;最光荣的事,是你在6-9号通道做秩序维护,我在10-13号通道做秩序维护”。这几天的志愿者工作经历,一定难以忘怀。


     
     

最默契的事,是一起在阳光下当“大白”志愿者

undefined

吴茜老师在志愿者岗位上
 
收到学校党委发送的政治生日祝福短信                        
 

 

像核对财务账单一样核对检测信息

机关党委志愿者  刘平

刘平老师已经55岁了,在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的岗位上,穿着“大白”防护服,面罩沾满水汽,眼镜已经模糊,仍然使劲凑近屏幕,想尽力看清上面显示的信息。像对财务报表一样扫码,像核对账单一样核对信息,严谨、准确、认真。工作人员提醒他早点换岗,他说,他可以坚持。工作人员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不让他参加信息登记工作,他说那就参加秩序维护,总之就是要有事儿干。如果近期参加抗疫工作的每个人都有姓名标识的话,那么你就会在二运、四运、桃花山、竹园二区等几大片区都能见到刘平老师的身影。

哪个片区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刘老师是第一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人,从4号一直到今天,他始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做好该做的事。说起志愿工作,他说在桃花山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偶尔会遇到“难题”。因桃花山片区大部分居住的是校内退休老教师,老人家们上了一定年纪,不太会使用手机,记忆力和表达力都有一些衰退,有的老师手机显示不出渝康码,有的老师记不住自己的采样时间是否过了24小时,有时还要答疑解惑回答老师们提出的各类问题.......遇到类似情况,刘老师和其他志愿者总是耐心协助他们解决,虽然花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一些,但换来的是大家的信任。“你好,麻烦你再帮我弄一下手机,把那个码帮我调出来,谢谢你。”看到老人家递过来的手机,刘老师熟练地接过开始了操作。

“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他们年轻人几个岗位同时在身,来回在校内各个工作点跑,我一个老同志,其他的做不了什么,秩序维护的志愿工作我还是可以的。”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是刘老师整整7天的坚守,谁说奉献和付出一定要轰轰烈烈、感人涕下,平凡无声的付出,往往最触人心。校园路上渐渐又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这份坚守还在继续。

 

刘平老师在核酸检测现场做秩序维护


“点”上的情况我们最清楚

封控志愿小组工作杂记

“要了解这个点上的情况,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

11月6日早上7点过,接到学校紧急任务,校内核酸检测发现一例异常,相关区域进入封控管理紧急状态,需要志愿者以最快速度到场。

任务一来,立即出发。必须抢抓防疫“黄金24小时”,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第一时间成立封控区志愿小组,直接负责外围服务工作,很荣幸,我们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首要任务:必须保护好同学,做好隔离防控,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封控区外围离学生宿舍较近,天越来越亮,同学们陆续起床了,好奇的、张望的、围观的、询问的同学逐渐多起来。一开始我们逐个解释,逐个疏导,逐个劝离,但抬头一看,园区有两栋楼,130多个宿舍,300来位同学,这样的工作效率实在太低了。我们马上找到驻守楼栋的辅导员,请他们协助开展工作,一方面如实告知同学们突发的紧急情况和学校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请大家不聚集、不围观,戴好口罩,远离封控区。

在整个志愿服务期间,我们联系了楼栋宿管中心和园区辅导员,请他们告知学生寝室的隔板安装方案,提前做好宿舍人数、房间的数据梳理,通知同学尽快做好搬离的准备;联系了负责封控楼栋核酸采样的护士,协助布置了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联系了封控楼栋单位相关负责人和封控区内志愿者队长,优化了物资递送通道,及时更新封控区内的疫情控制情况;我们和保安协商,设置物品传递工作站,规范物品传递流程,做好消杀……

慢慢的,这个封控区的情况我们摸得很透彻,掌握得很清楚。封控区内的疫情控制情况,封控区外围车辆和人员的管控要求,园区同学的状况,内外物品交接等等。

有人问我们,在封控区外围做志愿者,危险吧,辛苦吧?其实并不。学校一直把志愿者安全放在首位,第一时间配备了防护装备等物资,想尽办法保护我们的安全;购置了板凳、矿泉水等物资,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我们组一共有两个工作点,从早到晚都需要值守,考虑到时间特别长的实际情况,学校不断为我们补充组员。人多了,程序顺了,能干的事也更多了。

我们想说,学校是我们的学校,学生是我们的学生,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一定能够守好点,争取早日让校园恢复常态。

我们是封控区志愿小组成员:魏薇 、阳彬 、张艺 、查燕 、朱柏洋、喻姗姗、卜越威、翟斐然、肖向敏、焦荷蓉、郑晋义。


致敬所有逆向前行的志愿者

你们就是西大最可爱的人